折桂茅獎靠什么?文學出版市場有何風向?帶著這些核心議題,日前,“今夜,我與茅盾文學獎有個約會”系列活動邀請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出版方掌舵人——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、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路英勇、中國青年出版總社社長皮鈞來到北京印刷學院,以“出版大咖談茅獎:文學作品的發掘與培育”為主題,與出版專業師生面對面交流。
獲獎是作家埋頭創作的回報,也離不開出版人的努力。本屆茅獎獲獎作品中,《牽風記》(徐懷中)、《應物兄》(李洱)均由人文社出版。在臧永清看來,對于聚集優質作家資源、堅持現實主義出版道路的人文社來說,應該結出這樣的果。路英勇坦言,對作家社推出的《主角》(陳彥)獲獎“很開心”。皮鈞稱對《人世間》(梁曉聲)能夠得獎“欣喜若狂、高興萬分”。因為該社上一次的獲獎作品還是37年前姚雪垠的《李自成》。
在三位嘉賓看來,原創純文學仍然有市場,并且有吸引年輕作家和年輕讀者的魅力。與此同時,出版機構也要在與文學創作者“相互成就”的同時,將“做好書”立于主要位置,并在青年人喜歡的類型文學等領域發力。文學邊緣化只是表象,文學出版是出版“排頭兵”的地位并未改變。臧永清認為,原創純文學仍然是有市場的,年輕作家在純文學領域也有基礎。直接的例證就是入選本屆茅盾文學獎前10名的《北鳶》(葛亮),雖然沒有獲獎,但其發行量在評獎前就已經過30萬冊。在他看來,出版方要吸引青年人,一方面要把優秀的原創作品做好,另一方面也要把優質的類型文學作品做好,包括網絡文學,“這是一個寬泛的概念,作者很多,作品也有很多,我們要在這方面發力?!?
好作品的塑造需要多方的努力,需要作者與出版社的“相互成就”。皮鈞透露,姚雪垠寫《李自成》時,中青社給他分了兩室一廳的職工宿舍以支持創作;梁曉聲最早也是從《青年文學》起步,因為這份長久深厚的友誼,他才放心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長篇交給中青社出版。他還透露,梁曉聲在創作《人世間》時,最開始每個字都一筆一劃寫在稿紙格子里,到二三十萬字以后,字就開始跑到格子外面,再后來就完全不用格子紙,直接在A4紙上寫?!斑@個過程和梁老師本身的創作張力是一樣的,和我們最后收獲的結果也一樣?!保ㄞD自《北京日報》)